s
UFOCLUB 简报 第51期
Tags: | 来源:上海UFO俱乐部 | 发布时间:2013-05-28

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上海UFO俱乐部
“上海UFO俱乐部干事扩大会”会议简况
时间:2013年4月13日下午1时至4时半
地点:瑞金一路8号四楼新时代进修学院401室
会议出席人员:出席会议有黄红新、郭祺伟、阎海珠、董作祥、王庚法、黄鹏、叶志珺、周涛、蒋晓波等干事以及吴嘉禄、金裕峰、杨恒、陈群、赵华诸位会员与爱好者共十四人。
会议主持人:黄红新

本月13日下午一点,上海UFO俱乐部干事扩大会在新时代学院召开碰头会,出席人员名单如下:郭祺伟、阎海珠、董作祥、王庚法、黄鹏、叶志珺、周涛、黄红新、蒋晓波干事等以及吴嘉禄、金裕峰、杨恒、陈群、赵华诸位会员与爱好者共十四人。
会议先由UFO目击者陈群先生讲述了他于2012年10月21日晚上在浦江镇江月路浦锦路口目击UFO的全过程,他作为一个有资历的共产党员和律师,是理所当然的无神论者,他说以前对UFO的传说是不屑一顾的,但在他亲眼目击后颠覆了以往的一些观念,今天的他在QQ题头写着的是:“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这句康德的名言也是很多研究UFO朋友的座右铭,尤其对每一个UFO目击者来说意义非常,这让我想到了俱乐部目击者张如琨先生讲过的一句话:目击让我改变了世界观。这对俱乐部的目击者阎海珠、谷丰高、方承强、雷飞、卢强、殷正强、刘颖、刘强飞、刘沙路、文盲、黄红新等等来说都是感同身受的,目击是震撼的。它是什么?我是什么?为什么?UFO的神秘让每一个目击者痴迷,寻找到UFO的真实本质将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也是我们加入上海UFO俱乐部的使命。
除了陈群先生的目击讲述,UFO爱好者赵华女士也带来了她拍摄的UFO照片供大家观摩,不过与在俱乐部群里意见一样,大家的评论是手机病毒,不过赵华本人对宇宙外星人和UFO是坚信的,她表示将会成为俱乐部的铁杆,俱乐部特意将一本由钱灏老师带来的英文版麦田圈著作交由赵华去翻译,相信不久大家可以在我们网站上看到关于英国麦田圈的前世后因。

    而后由黄红新宣读了本次干事会俱乐部的议题:
(1)俱乐部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干事职责:同意俱乐部职能部门的设立与干事的分工,为了更好地体现俱乐部干事的三公一民,俱乐部干事的具体分工将以书面形式发给每个干事,进行进一步确认,我们将尽快将分工方案发给全体干事,以便落实下一步俱乐部活动。
   (2)进一步厘清上海UFO俱乐部与上海UFO探索研究中心关系:上海UFO俱乐部是上海UFO探索研究中心的下属机构,其章程是中心的章程,俱乐部的会则是愉快和谐,严谨探索.二年多来上海UFO俱乐部在会长暨中心副理事长杨惠民领导下、及中心理事长吴嘉禄的关怀下、在俱乐部全体干事的努力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进,作为俱乐部真心实意为中心的发展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俱乐部内部原来就有较多的原上海UFO研究会的老会员、中心人员及数年来积极参加中心活动的积极分子;我们很希望并热烈欢迎中心其它领导人来参加我们俱乐部的活动,直接进行调研;我们在此公告:今后俱乐部与中心的沟通由杨惠民会长(或吴嘉禄老师)直接负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葛和误解。
(3)俱乐部的大门对每一个UFO爱好者都是敞开的:只要同意遵守章程和会则,交纳会费,上海UFO俱乐部是热烈欢迎每一个负责任的UFO爱好者自愿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将在今后的活动中遵循章程和会则、贯彻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所以我们的干事会每次都会邀请俱乐部会员及UFO爱好者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言论,与会员权限相等。
   (4)对会员间的借贷关系,俱乐部的态度:不支持、不提倡,不负责。如果有用俱乐部名义向人借钱,无论是谁即刻除名。
   (5)俱乐部对上次某UFO照片事件的反思与结论:对此事的调查我们是认真的,虽然俱乐部简报是不盈利的内部刊物,但愉快和谐、严谨探索是俱乐部的核心,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分析会对比了照片,并邀请了专业摄影师来评价这两组照片,王思潮先生也关注了此事,我们还向发布此照片的图片社电话咨询,查阅到了该照片的英文原始资料与评价........等活动;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已经交流了意见.如果再有意见,有机会我们会再约请诸位面聊。
   (6)今后俱乐部的工作与运行方式:一如既往的开展UFO活动的普及、宣传与探索,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因为UFO现象不是过往的理念可以解释的,所以开放思想,积极探索尤为重要,我们提倡独立的思考与严谨的探索相结合,不迷信、不追风,实事求是完善自我。
   (7)寻找UFO现象理论上的支持:套用一句海尼克的话‘不明飞行物绝对存在,我们不知道的它的本质,因此进行科学研究是必要的,它将使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作为UFO爱好者尤当关注前沿科学的进展,比如丁肇中阿尔法磁谱仪寻找暗物质的进展,关于物质、能量、意识构成宇宙的见解等。
这些议题引得与会者的议论与首肯,随后黄红新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与杨惠民会长联系的情况:南汇农业园基建工程正在顺利进行,五月底基本完成土建工作,届时欢迎俱乐部朋友前去观看,他的两期三期即奉贤、金山农业园的项目也已经正式立项并马上要开工,所以抱歉近期实在抽不开身参加俱乐部会议,一旦南汇规模成型,俱乐部将在那里挂牌作为活动基地,我们相信这不啻是对上海UFO俱乐部也是对中国所有UFO爱好者的福音。俱乐部干事会也会在适当时候组织大家去南汇农业园实地考察,这也是我们所有会员所期待的事哦!
而后由森地集团上海森地茶叶有限公司CEO金裕峰先生讲了他本人对UFO现象的认识和对上海UFO俱乐部的期望,他把他的经营理念和俱乐部未来的发展合为一题,就个人来说,老金不失为一个成功在上海登陆的新上海人,但是他的企业式经营俱乐部的方式并没有让与会者信服,毕竟我们不是一个实体而只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赢利与爱好不等同,否则就偏离了主题。金总是俱乐部的老会员,也多次表示要对俱乐部发展做些事,他是北方人,说话也是耿直的,希望在将来的活动中有真正的合作。
对于俱乐部将要举行的意念观察验证活动,与会者均表示了极大兴趣,但有碍于种种原因,我们遵照活动主持者卢强的要求将分几步走,目前第一步先遴选了4人:阎海珠、刘斐珩、王庚法、黄红新。时间、地点均有卢强定。在中国进行意念观察验证活动有成效,有四川、山东、河北等地,上海在二十年前也有过,国内的UFO学者薄法平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也多有论述关于心灵感受与召唤的事例,我们认为不必惊讶,要知道世界上还是大多数人是唯心的,即便中华大地也是香火袅绕庙宇辉煌,那些要员崇拜迷信者比比皆是,我们又何必要去做自欺欺人的事啊?
    会议中黄鹏还提议大家做了一个测试,就是你对UFO现象的看法,大家也热烈响应,各抒己见,最后汇总一看大笑起来,原来各人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件事,竟有如此差异啊!作为俱乐部的网管,叶志珺也向大家介绍了俱乐部网站和他的设想,大家一致鼓励他大胆作为,难得周涛这次也表示将参与网站的建设,老黄也向与会者赵华提出将翻译的麦田圈文章首先发给俱乐部网站,赵华当场欣然答应。希望网站在叶志珺、包焱、周涛三位的主持下不负众望。

不知不觉会议开到了四点半多,会议主持人黄红新不得已打断了大家的话题,等我们收拾完走出教室时,整个新时代学院走廊里已经空无一人,哦,其实UFO真的有魅力。
                                      (黄红新整理)

附件一:寻找地外文明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郭祺伟
寻找地外文明和寻找外星人是同一个目的,但是方法有些不同,寻找外星人是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个体而寻找地外文明是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群体。
     寻找地外文明分四部分:产生地外文明的条件?地外文明离我们有多远如何寻找地外文明?如何与地外文明联系?
(一)产生地外文明的条件
    因为我们现在仅知道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发现有智慧生命和文明社会的星球,地球上物种的产生和繁演的主要条件是:
1  温度  地球离太阳约1亿5千万公里,太阳不停地供给能量,使地球的平均温度保持在200C左右,这一温度不冷不热,最适宜于生物的诞生和繁衍。
2  大气条件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75.52%)、氧(20.95%)、氩(0.93%)、二氧化碳(0.03%)等组成,我们知道,动物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才能维持生命;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的成份保持不变,地球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大气层保护了地球免受流星撞击。而在地球两侧的金星和火星,它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很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3 水分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70%,水是生物的发源地,生物首先在海洋中诞生和发展,然后才转移到陆地,如果没有水,生命不可能诞生,由于金星和火星表面都没有发现水,因此探测不到生命。
4 质量  地球的质量大小也是正好的,我们知道水星、月球等天体由于质量太小,保存不了大气,因而温度变化很大,容易受到紫外线和高能粒子的撞击;如果质量很大,大气层很厚,温室效应很厉害。
5 轨道偏心率  日地之间的最远距离为1.5×1011米;最近距离为1.47×1011米,算出轨道偏心率3.3%。因此地球上几乎感觉不到太阳的远近,地面上温度的变化主要由太阳的入射角决定。
6 存在时间  太阳系的形成有50亿年,地球存在也有46亿年,以原始的地球冷却下来出现海洋和原始生命要10亿年,经过30亿年才能有复杂的生物,最后的5亿年才出现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我们现在还不能避免地球上的重大灾害,人种灭绝还是可能的,因此地球的存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实现星际移民后才能避免人类灭绝。
7 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太阳在银河的旋臂,并且靠近银河系的边缘。这样使得太阳系不会转到恒星的密集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转动,二亿年转一圈,太阳系形成后绕银河中心已经转动了20多圈。
太阳系的可居住带是在金星和火星之间,因为金星的表面温度有300多度,所以金星是不适合居住的,火星的表面温度最高也只有负50多度,也是无法居住的,但是火星在几亿年前,温度比较高,因为那时在火星上有河流、有海洋,现在也能看到,只是没有水而已,说明在远古的时候,太阳系的可居住带要向外移,那时的地球比现在温度要高得多,在河南省一带找到很多象的化石就是有力的证据。生命的诞生要求是不高的,目前在火山口的下面有近100度的水中找到鱼类,在南北极零下100度能找到冰虫,霍金说在星际间也可能有生命,但那些只能是很低级的生命。地球在30多亿年前就已经有生命存在,但是要进化到高级生命需要很苛刻的条件和很长的时间,在地球上,直至6亿年前才出现三叶虫这样完整的生命体,2亿年前动物开始从海洋爬到陆地。如果我们把地球的最后36亿年压缩成一年(365天)的话,那么,  人类真正从猿变成人那是最后一分钟的事,人类走向太空,在宇宙中寻找生命,那应该是最后1秒钟的事情。
   结论:从地球上生命诞生到文明社会经过了36亿的演化过程。
 

有生命体不能构成文明社会,只有智慧生命才能构成文明社会,智慧生命又如何来的呢?现在还是一个不解之谜!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看过恩格斯写的“从猿到人”的一本书,是说在冰河时期,猿在树上找不到吃的,于是到地面上来,手脚开始分工,由于用双手创造工具,双脚走路,最后,类人猿进化出来一个大脑来,就变成了现代人。但是,我们知道,猴子,企鹅,特别是狗熊,它们也会两条腿走路,走路的姿势和人差不多,为什么它不去创造工具, 也进化出一个大脑出来呢? 除了人之外,还有没有能思维的动物?动物也会不会愈来愈聪明呢?这些问题现在还很难回答。跟据他的这个理论,在宇宙中的某一个星球,它处于易居住带,虽然很合适生命的诞生和繁衍,也可能有很丰富的生物群体,但是如果没有冰河时期,那么,这个星球就没有智慧生物,也就是没有文明社会。
最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认为:大约65万年前,一些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识,发现了地球环境很适应他们居住,但却不堪忍受地心引力,于是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弃地球生活,并决定在地球上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宜于地球生活的人种,同时又使他们能在地球上延续。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较高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他们受孕。这便产生了我们人类。马莱斯的见解确能惊世骇俗,他举出的证据是他对不久前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具5万年前的头盖骨的研究。他认为,那具头盖骨所代表的人种智力已远超过今天人类的几千倍。从而推测“他”就是古时来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还指出另一个可能是外星人与地球猿人结合的证据,那就是安第斯山顶绝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头像。马莱斯说,那极有可能就是外星人与地球猿结合的真实描绘。


 

每种动物细胞中的DNA,包含了该动物的遗传密码,但是我们对这个密码现在还是知之甚少,知名的科学家与作 家戴维斯博士撰文说,外星文明也许早将他们的「兴衰史」和对人类的「欢迎词」写进了我们人类的细胞DNA中,只有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读懂我们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
人类的遗传密码从那里来?陨石基因研究发现人类起源可能来自外星球,去年6月14日刊登在美国《地球与行星科学通信》的一份研究报告,科学家在一颗40年前撞击澳洲的陨石中发现来自太空的基因物质。这一发现对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起重要作用,显示人类起源可能与外星物种有关。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马丁斯是研究报告首席研究员,她表示确认出的两种分子是尿嘧啶和黄嘌呤,均存在于人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中,这些核分子材料是组成生命的不可缺少的成份,它们在38亿年至45亿年前由陨石带到地球上来。早期的生命是由这些核份子作为基因编码,让优秀的特征传给后代。这就是迄今为止所进化成的植物和动物,也包括人类在内的遗传密码。
英科学家称“我们都是外星人”。天体生物学家威克拉马辛赫指出,第一批“生命种子”在38亿年前从太空驾临我们的地球。外太空的微生物搭乘彗星来到地球,而后不断繁殖进化并最终促成人类的产生。他发现的证据显示,人类以及地球上其它所有生命的起源都可追溯到搭乘彗星前往地球的外星生物。在彗星撞击地球之后,它们开始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生根发芽。威克拉马辛赫发现的证据刊登在剑桥大学《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二)地外文明离我们有多远
    按照上述的条件,我们首先在太阳系内寻找哪些适合于生命诞生和繁衍的地方,据国外媒体报道,在2009年10月初公布的最新标准的生物可居住指数评估中,太阳系的5颗星体入榜,被科学家认为潜在地存在着生命。地球当然是最合适的,还有土卫二和火星存在生命的概率最高,其次是木卫二,再其次是土卫六,得分系数最低的是木卫一。我们用大的望远镜仔细观测过这些天体,并发射飞船作近距离的考察,特别是火星,已经多个探测器登陆到火星表面寻找生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结果。 从这5个天体来看,没有一个天体的表面有植物和动物,当然更不可能有智慧生命,也谈不上地外文明,最多只可能有一些低级的生命体。
在银河系内寻找生命。早在十六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布鲁诺,在罗马教皇要处死他的时候,他还是坚持他的观点,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的地球,这些地球环绕着自己的太阳旋转……在这些星体上住着各种生物”。很多的著名科学家,如开普勒、惠更斯、赫歇尔等,都主张地球之外有智慧生命,有比地球更优越、更进步的居民。19世纪以后,随着天文观测技术和手段的提高,对天体更进一步了解,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唯一的有智慧生命的星球,于是“地外文明”之说便成了科学家和人们大众的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那么,究竟地外文明离我们有多远呢?在太阳系内我们找不到第二个象地球一样的文明社会,我们现在要离开太阳系到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中,看看这些天体中有没有合适生命诞生和繁衍的条件,甚至有没有文明社会的存在?
1,当我们离开太阳系后到最近我们的第一颗星是半人马座α星,该星由三颗环绕着一个共同质心转动的聚星,这三颗星特性完全不同,A星是黄色的G型星,B星是一个橙色的K型星,C星则是一个很暗的M型矮星。A星和B星的轨道相互之间分开23个天文单位,周期为80年,而C星离开它们有12000个天文单位。这三颗星中,C星离太阳最近,因此被称为“比邻星”,离我们4.2光年。
2,半人马座“比邻星”是一颗耀星,它距离我们有4.2光年,它每隔几分钟会稍为亮一会,这种情况实际上说明它是一颗年青的星,其年龄在10——20亿年之间,假如是事实的话,那么这三颗星的年龄差异很大,这种情况只能解释:当A和B星形成的时候,“比邻星”还不存在,“比邻星”是在近10亿年之内偶然被A和B星系统俘获的。
3,离开了半人马座α星之后来到了第三颗巴纳德星,它位于蛇夫座,离太阳有6光年,是一颗M型的红矮星。
4,离开了巴纳德星我们来到了第四颗暗红色的矮星——沃尔夫359,它距离太阳7.7光年,它的质量接近0.1M⊙,甚至比红矮星的质量还小,沃尔夫359也是一颗耀星,同样说明它是一颗年青的天体。
5,拉兰德21185,也是一颗红矮星,但它比沃尔夫359老一些。
6,雷登726—8,它位于鲸鱼座中,  这颗星包含两颗暗红色的矮星,距离太阳8.4光年,它们是天空中最著名的红耀星之一。由于是双星系统,我们能够用开普勒三大定律来计算它们的质量,亮的一颗星0.12M⊙,暗的一颗是1.11M⊙。
7,天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   它距离太阳8.6光年,天狼星是一颗双星,A星是一颗热的A型星,。环绕着A星转动的B星是一颗白矮星,它早就用完了它的燃料,天狼星B星很热而且密度又很大,虽然它相当于太阳的质量,但是它的直径却与地球相当。
8,罗斯154,位于人马座中,距离太阳9.4光年。
9,罗斯248,位于仙女座中,距离太阳10.4光年,这两颗都是红矮星。
10,波江座ε,它距离太阳10.8光年,虽然它比太阳冷一些,暗一些、质量小一些,但是它都是所有近距离恒星中类似于太阳的恒星之一,估计它的周围会有行星存在。
11,罗斯128,距离太阳10.9光年,是一个M型的红矮星,位于室女座中。
12,天鹅座61,它距离太阳11.1光年,它是由两颗K型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比波江座ε稍为暗些和质量小些。
13,印第安座ε,它距离太阳11.2光年,光谱型为K5,质量比太阳小一些,它的亮度比太阳暗7倍,印第安ε也是一颗单独的恒星。
14,雷登789—6,距离太阳11.2光年,是一颗暗红色矮星。
15,格鲁姆勃利冶34。它的特征是两个红矮星相互绕转。
16,南河三,它是由两颗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距离太阳11.4光年,是天空中最亮的恒星之一,它的质量是1。8M⊙,南河三B是一颗白矮星。
17,斯特鲁维2389。它由两个M型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
18,拉凯9352,也是一颗M型的红矮星,是众多红矮星中最亮的一颗,大约有0.5M⊙。
19,巨蟹座的G51—15,是近距离恒星最暗的一颗,由于它太暗,以致到1972年才识别出它是一颗近距离恒星,这个发现意味着可能还有更暗的天体靠近我们的太阳而未被发现。
20,鲸鱼座τ,它距离太阳11.8光年,它的光谱型是G8,绝对星等为+5.72,它稍比太阳冷,亮度也只有太阳的45%,它也是一颗单独的恒星,它的质量为0.9M⊙,它是近距离恒星中最类似于太阳的一颗,由于它和太阳同样是G型星,所以它可能有行星系统,经过红外卫星的仔细观测,发现该星的周围有一个由尘云组成的外壳。在这颗星的周围,行星系统是否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天文学家正在用空间望远镜作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对上述的20颗星总结一下,看看它们会不会产生生命,甚至有没有地外文明。 我们知道恒星愈亮,质量愈大,寿命也愈短,F型星的寿命只有30亿年, 如果它的周围有适合生命生长条件的话,也很难发展到有智慧生命的阶段,因为我们的地球在30亿年之前也没有智慧生命存在, 而比G型星暗的K型星又没有足够的能量维持生命的诞生和繁衍,因此只有G型星有可能有智慧生命存在,在我们仔细研究过的这些星中,只有两颗G型星, 但是其中的一颗是半人马座A星,该星还有两颗星组成一个聚星,   因此A星的周围环境会受到B星和C星的影响,生物无法生存,  现在仅存的一颗是鲸鱼座τ,光谱型是G8,很接近太阳的光谱型,很适合生物诞生和繁衍的条件,因此它已经成为国际探测地外文明组织的宠物,天文学家早在1960年已经用52米的射电望远镜监听它发出的信息,可惜没有取得什么结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对它还是寄予很大的希望。
(三)如何寻找地外文明
    寻找地外文明的第一步是要找类地行星,其方法主要有:1.照相天体测量  2. 视向速度,3.多谱勒效应,4.类行星凌日现象。   到2012年11月13止,已找到了750颗太阳外的行星, 科学家正在对这些作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开普勒望远镜对探测类地行星凌日有特殊的贡献,在此介绍一下:
用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类行星凌日现象。 开普勒卫星于2009年3月5日发射上天,这是第一个具备有搜寻类地行星的空间卫星,它的观测方法是观测那些有类似行星凌日现象的恒星,如果是类地行星应该是岩石质星球,在温和的区域环绕着类太阳恒星运行,表面可以保持住液体水。该计划将花费3年半的时间搜寻天鹅座—天琴座天区内属于银河系的10万余颗类太阳恒星。预期它可以找到几百个与地球大小相当或更大的行星,它们在不同的距离上环绕的各自的恒星运转。如果地球大小的行星在可居住区(这里的条件允许液态水的存在)内普遍存在,开普勒计划将找到很多的类地世界。


推算基本参数可知道该行星的环境.地球上除了具有生命不可缺少的水和空气(氧气)等基本物质外,还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而这同它离太阳的距离不远又不近密切相关。判断太空中其他行星是否与地球类似,人们要从多方面进行了解才能给出答案。
  通过凌日探测到行星后,利用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可以推算出该行星的质量以及行星环绕其恒星运行的轨道。此外,通过凌日的深度和恒星的大小,可以得知行星的大小。同时,在了解恒星的运行轨道大小和温度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行星特定的温度。对这些基本情况的了解将告诉人们这颗行星是否具有可居住性,也就是说是不是具有类似地球的环境。欧南天文台2009年4月24日宣布,使用开普勒望远镜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在这颗行星的质量大约为地球的五倍, 围绕一颗名为“Gliese 581”的红矮星运转, 该恒星有一个行星系统,共有三颗行星,因此被命名为“Gliese 581c”。 此外,它的运转轨道处于“可居住区”之内,如果其它条件合适就有可能存在地表水和生命。由于这颗新行星距离地球仅有20光年,我们完全有能力到达。2013年2月6日来自NASA官方网站发表的文章,认为“Gliese 581”距离地球仅13光年,如果是事实,那么环绕这颗红矮星的宜居住行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


 
2009年发现的GJ-1214b。科学家利用开普勒望远镜最近发现一颗表面富含大量水资源的岩石行星,这颗系外行星目前被命名为“GJ 1214b”,距离地球仅40光年,它环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它是当前发现的唯一一颗超级地球系外行星——质量在地球和海王星之间,并具备稳定的大气层。从天文学角度上讲, GJ 1214b是我们的邻居,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近,甚至我们的电视信号都可以抵达这颗行星。GJ 1214b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3倍,质量是地球的6.5倍,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最小系外行星,此前有一颗叫做“GLiese581b”的行星,体积仅是地球的1.7倍,质量是地球的5倍。


 
北京时间12月6日消息,美国宇航局所属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近日确认了首颗位于所谓“宜居带”中,并且围绕一颗和我们的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公转的系外行星。这颗最新确认的系外行星名为开普勒-22b(Kepler-22b),其直径约为地球的2.4倍。不过科学家们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地表究竟是岩石质地的还是液态或是气态形式,然而不管如何,这项发现是朝向找到另一颗地球这一最终目标所迈出的坚实一步。

 

 

 

这是美国航天局2011年12月20日公布的名为“开普勒-20e”的行星的假想图。美国航天局当日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日前首次发现了两颗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它们也是迄今在类似太阳的恒星系中发现的最小类地行星。这两颗行星位于距地球约1000光年的天琴座中,分别被命名为“开普勒-20e”和“开普勒-20f”,前者个头比地球稍小,半径约为地球的0.87倍,后者个头比地球稍大,半径为地球的1.03倍。 这是美国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为“开普勒-20e”(左一)和“开普勒-20f”(右一)的两颗行星与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较的假想图。                    
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2011年9月1日消息,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36光年外的一颗行星极有可能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和地球最近似的星球。科学家们给它的编号:HD85512b。这颗行星位于南天的船帆座,围绕一颗黄矮星运行。天文学家们使用安装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高精度径向运动行星搜寻设备”(HARPS)获得了这一发现。根据HARPS设备提供的数据,我们知道这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6倍,而这颗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距离恰到好处,这使得其地表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大增。科学家们认为液态水对于生命的生存十分关键。
国际在线2012年12月10日专稿:美国波多黎各大学的天文学家正在编制一份银河系内、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目录”,目前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已经开始一年,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7颗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并且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
    这7颗行星的名字分别是Gliese 581d、HD 85512b、Kepler 22b、Gliese 667Cc、Gliese 581g、Gliese 163c和HD 40307g。“宜居行星目录”使用的评估标准包括质量、体积以及接收恒星能量的情况等。


 
不管怎样,很多科学家仍然认为,在银河系中还存在着很多有文明社会的天体,而且这些天体存在的时间有很多已近百亿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认为在银河系中有很多比我们地球的文明社会更先进更高级的天体。苏联天文学家卡尔达肖夫认为可以把宇宙中的文明社会,按其对能源掌握的本领分为三种类型:I型文明——只能掌握本星球的矿藏能源。并在本星球上种植、生产和居住;Ⅱ类文明——能掌握所属行星系统的能源;Ⅲ类文明——能掌握所属的星系的能源。地球的文明社会是属于I类文明,由于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又在不久的将来登上火星,因此我们正在向Ⅱ类文明过渡。对于I类文明社会,我们还可分为两个阶段,没有使用无线电波传波讯息之前为初级文明社会,无线电通讯发明之后的社会称为高级文明社会,对于这两个阶段的文明社会,我们的探测策略完全不同,因为前者没有向宇宙发出任何讯息,我们要找到它困难很大,后者可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它们发来的讯息并和它们取得联系,或者截获它们之间的通讯信息。
    如何去寻找地外初级文明社会,这个问题关系到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科学。天文学家的任务是如何找出那些恒星有行星系统,化学家和生物家则要找出除地球之外的其他智慧生命的诞生和繁衍的模式。是否有更快的智慧生命诞生和繁衍的模式。人类学家则承担着包括地球在内的文明社会的演化问题,一个文明社会的高度发展是否意味着它将走向灭亡,或者它们将最终在那一个状态下稳定下来而不至走到最后的自我毁灭的结果。
高级文明社会的探测   寻找高级文明社会和寻找初级文明社会的策略完全不同,寻找高级文明社会要容易得多,就拿我们地球例为,自从无线电波传播问世以来,我们现在已大量采用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和雷达等手段作为讯息传播的工具,因此在不连续的波谱中有很强的电波向空间发射,这些电波很容易被具有高度技术文明的外星人接收到,这就很清楚地提供了我们这个行星有智慧生命存在的证据,同样我们如果有足够发达的无线电接收技术,我们也可以收到他们发来的讯息,或者截获他们之间的通讯密码。有些科学家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电视接收技术,我们还可以接收到外星人的电视节目。在找到的这些类地行星中如何能找出那些行星有生命,甚至有文明社会呢?美国“伽利略”号宇宙飞船本来是用来探测木星系统的,但是宇航局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未能把“伽利略”号直接送入木星轨道,而作了一次环形飞行,因而有机会接近地球, 1990年10月,“伽利略”号与地球相会,它用探测其他天体是否有生命的仪器探测了地球,探测的结果使我们在探测地外文明的工作中受到很大的启发。
一. “伽利略”号飞船用近红外光谱计扫描地球时,在0.76微米处由于被氧分子吸收,因而强度急剧地减弱,这一明显的吸收特征意味着地球大气中含有极丰富的氧分子,其数量比太阳系中任何天体都大好几个数量级,这些分子是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释放出来的,因而可推算出地球上有大量的植物。地球大气中分子氧的普遍存在是我们了解地球所以有生命的第一个标志。
二  “伽利略”号在拍摄地球的彩色照片时,明显地看到地球上各大洲的轮廓,呈现缘色的地方为陆地,分子氧特别丰富,它吸收了红光和兰色而反射缘光;在海洋中分子氧的含量较少,因而呈现谈红色。这表明地球的表面有陆地还有海洋,这显示出地球是一个可供生命栖息的星球,也是生命存在的第二个标志。


 
三 “伽利略”号的近红外光谱计还检测到微量(大约百万分之一)的甲烷,尽管看起来并不重要,但是由于甲烷在大气层中会迅速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大气层中一个甲烷分子都不会留下,但是由于沼泽地的细菌和白蚁体内的代谢过程会不断地释放出甲烷,这就是为什么近红外光谱计能检测出微量甲烷的原因,这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第三个标志。
 四 “伽利略”号的等离子波测量仪探测到来自地球内部的窄带脉冲调幅信号,这些信号从地面开始穿透电离层才被探测到,这些信号看起来丝毫不象来自自然界(如闪电和地球的磁性层)的无线电波,这些不寻常的有序的无线电信号令人信服地表明地球上存在着比较高级的无线电通讯技术,这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第四个标志。
   由于有上面的四点证据,我们有理由说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和文明社会,美国天文学家理查德-卡利根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寻找外星文明的6大方法。 1.搜寻外星文明光污染 2. 在外星球大气搜寻化学污染物 3. 搜寻核裂变产物4.搜寻“戴森球 5. 探寻“费米气泡” 6. 寻找外星人改造恒星的证据。 以上的6种方法中,第2、3、5 都是很明显的,只有智慧人类才能有这样的产物,我们现在重点来讨论1、4、6 三点。
 


 
在夜间从太空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城市,因为城市有大量的人造光源照亮了夜空,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光污会愈来愈严重。相应地,外星人稠密的星球也能产生严重的光污染,这是我们寻找地外文明的重要依据之一。


 
外星文明或许因巨大的工程项目而泄漏自己的行踪,比如“戴森球”。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所谓“戴森球”。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 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来自恒星的辐射的能源都被浪费掉了,例如我们的地球只截获太阳能量的20万万分之一,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 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 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戴森所设想的这种可以包围恒星的球状结构,被称为“戴森球”。
拿我们的地球来说,我们现在还处于第一类文明,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要求也急剧上升,现在主要的能源—煤和石油都将枯竭,现在能源专家又提出用天然气、油页岩等来代替,但是,从地球上开采能源都有用完的时候,而太阳能由于干净、便宜和取之不尽,是能源最好的代替品,但是有人提出,由于一年四季的更替和天晴下雨的变化,太阳能不稳定,因而也不是很好的能源,因此,下一步应该将太阳能电池板放到地球大气层之上,太阳能就能稳定地输送下来。由于地球距离太阳太远,我们只能接收到太阳光的20万万份之一,为了获的更多的太阳能,我们也要造成“戴森球”那样的包围太阳的球状结构来满足我们对能源的要求,当然我们现在的技术是不能解决的。
6. 寻找外星人改造恒星的证据    一个高度文明的星球,如苏联天文学家卡尔达肖夫所说的第三类文明社会,为了人口过剩和保存他们的人种,他们一定会进行星际移民,但是没有两个环境条件相同的星球,因而要对移民的星球进行改造。例如:我们的地球,现在虽然是一类文明社会,但是我们要过渡到二类文明社会,我们要向火星移民,我们现在经过研究,火星的环境条件还不适合地球人居住,目前要改造的主要内容是火星太冷,火星表面没有水,怎么办?改造的方向是如何在火星的大气中增加co2,造成温室效应。如果成功的话,这是我们改做行星的证据。如果我们已经进入了三类文明社会,我们要向另一个恒星周围的行星移民的话,我们就要考虑改做那个恒星的自然条件,以符合地球人的居住。当然,从现在看来那就像狂人说梦话一样!用我们现有的天文望远镜要看出太阳系外行星的这些细节是远远不够的,地球人类要制造口径更大焦距更长的望远镜,要有更好的观测条件。要解决这些问题要等到在月球上建立了天文观测基地,才有希望得到解决。
(四)如何与地外文明社会联系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我们有4.2光年,上面提到的用开普勒的寻找类地行星的方法,离我们最近的可能有生命的行星离我们也有13光年,我们的第一个手段当然是用射电望远镜来收听他们有没有向我们发出信息,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收到过任何他们发来信息。下一步当然是到那些宜居住的星球上看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好像UFO到我们地球来一样,目前,我们最快的飞机是声速的10倍, 即每秒3.4公里, 地球卫星环绕地球的速度是每秒7.9公里,  就算我们已有了脱离太阳引力的宇宙飞船, 每秒有17.6公里,用这个速度飞到比邻星要7万7千年,所以我们用现有的技术要飞到另外一个星球是不可能的。首先,人没有这样长的寿命,就算你用低温保存的方法可以保存7万7千年,那一个人肯用自已的生命做这样的试验,下一个困难是飞船是否能连续工作7万7千年,再一个困难是中途没有能源补充站,能源用完了怎么办?
我们再假设外星人的技术比我们地球人要高明得多, 他们的飞船的速度比我们快100倍,那么,他的飞船速度得到1760公里/秒,他要从地球飞到比邻星也要770年, 但是目前找到的距离地球最近的宜居住的行星是13光年, 因此,从地球到可居住的行星用1760公里/秒的速度时要2137年。现有的近地人造天体:例如国际空间站,它的飞行高度是400公里,它飞行速度是7.4公里/秒,飞过我们的上空只要5分钟,  如果外星人的飞船有1760公里/秒的速度飞过我们的上空,只需要1秒钟不到,我们根本无法看到它,那些报导我们的战斗机起飞迎战外星人的UFO,那是笑话。外星人飞船的速度不可能低于17.6公里/秒,如果它低于这个速度,它就不能脱离太阳的引力,也就是说不能飞回去了,外星人不会这样笨吧?那些报导用民航机来跟踪地外UFO,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民航机最快的速度也超不过1公里/秒,除非外星人跟你开玩笑,将飞行速度降下来?如何提高飞船的飞行速度呢?很多科学家设想到了利用核爆炸、核聚变等方式推进飞船,还有设想用反物质来推进飞船的方案。而所有这些方案目前仅仅是设想。此外还有太阳能宇宙飞船、光帆飞船等方案,理论上即使可行,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也不能实施的。目前,国内外都有人提出利用飞船周围的重力场和磁场与宇宙中天体的重力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以达到高速飞行的目的,但是,如何实现,可能还是天方夜谈吧! 关于星际航行的话题, 总是直接和时空旅行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用人类目前所能拥有的航行速度进行星际航行是不可能的,所以那些想象中的外星来客,通常总是被认为已经拥有时空旅行的能力。
关于虫洞,爱因斯坦1917年发表著名的引力场方程,通过求解这个方程,许多令人惊异的景象开始展现出来,常见的黑洞、镜像宇宙等观念,都是求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带来的结果,而“爱因斯坦一罗森桥”则是通往镜像宇宙的通道。最初,这个通道被认为不可能通过的(一切物质都将在这个通道中被压碎)。然而1936年R.克尔得出一个解,表明有可能存在人类可以通过的“爱因斯坦一罗森桥”,这时它就变成一个虫洞——可以通往宇宙的另一个地方。不少科学家相信,虫洞是可以进行时空旅行的一个通道。当然,我们现有的水平只能在理论上探讨!至于如何实现可能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解决的。(上海天文台有专们研究虫洞的科学家,有兴趣的人可到“天文学报”上去找)。
寻找地外文明是一门巨大、复杂、而又非常先进的科学,需要各种各样的科学家,首先是天文学家,他的任务是如何找出那些恒星有行星系统,那些行星能够诞生繁衍生命,以及那一些星球有高级生命和文明社会。化学家和生物家则要找出除地球人之外是否还有更快的智慧生命诞生和繁衍的模式。人类学家则承担着包括地球在内的文明社会的演化问题,一个文明社会的高度发展是否意味着它将走向灭亡,或者它们将最终在那一个状态下稳定下来而不至走到最后的自我毁灭的结果。航空航天的专家们是如何造出更大、飞得更远的宇宙飞船。物理学家要进一步研究时空旅行的可能性。而且,还需要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人民大力合作才有可能能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在宇宙中寻找到第二个有文明社会的星球。

 


附件二:
UFO与地外文明探索系列(科普讲座)
揭开古埃及大金字塔中的数字之谜
——它是远古地外失落的金星文明在向现代人类传递 “地球等行星向太阳跃迁”重大天体运动规律的信息吗?
王庚法     李建华
一、 金字塔概况
1. 分布及数量
埃及金字塔(英文Pyramids.  意思是高大的塔) 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形似汉字的“金”字。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畔,首都开罗近郊的广裹沙漠中,数量有110座之多,其中以位于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最闻名于世(见示意图一),揭开古埃及大金字塔中的数字之谜是以其中的最大一座胡夫金字塔简称大金字塔为目标对象的(见示意图二)。


 

2.  学术界对大金字塔的一般认识
相传是古埃及法老(国王)为自己死后所建的陵墓,或者说是法老准备将它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因为在其中发现了石棺。尽管考古学家从没有在这些石棺中找到过法老的木乃伊。但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却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将金字塔视为法老陵寝的认识主要依据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i)在公元前五世纪造访埃及时从祭司那儿得来的传说。但希罗多德本人在他的著述里也一再强调,他只是将所见所闻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判断记录下来,而后来一般的历史教科书却将其当作主流观点了。
3.  大金字塔的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0-2500年,距今4700—4500年之间,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30年时间。这是目前一种公认的说法。
 4. 大金字塔的基本数据
     塔高 14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230米,用230多万块大、小不同的巨石砌成,总体积250万立方米。平均每块石头重2.5吨,最重的一块约160吨,整体承方锥形结构。
5. 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后人有几种推想。一种是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另一种推测是,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二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2000年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条石是用人工浇铸的砌块形成的,恰如今天浇铸混凝土一样。他说:把压碎的石灰石浆与矿物粘结剂混合注入大模中,可铸造条石。这个解释,可以消除为什么金字塔条石含气泡而自然界中条石却不含气泡这个解释,也就消除了长期存在而争论不休的谜。2006年时,费城德莱瑟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巴尔索姆也推测,“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上层时,是把混凝土灌入高处的模子内,而不是把巨石拖运到高处。”然而在公元前 2600年能用浇铸办法造条石,并且相互间又那样密接,甚至连一张纸也插不进去,这样的高超技术,以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制作也需十分认真、精确计算,才有可能达到。可是,在公元前2600年竟能达到如此程度,实在令人迷惑不解。因为绝大多数的古代奇迹建筑是由巨石堆砌而造的;而埃及大金字塔却是用混凝土浇灌而成的,这恰恰又是现代文明中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建筑方式。
6. 是谁建造了大金字塔?
这一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测:
     猜测一:是古埃及奴隶血汗的结晶 ,依据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记载。但是,近年来考古人员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儿住过几千名工匠,食宿条件有充分保证。并且,还在金字塔所埋葬死者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这表明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们不可能是奴隶,因为奴隶死后不会被安葬。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墓穴中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生活区内发现了劳工们的集体宿舍等生活设施的遗迹。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只有大约25000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这就意味着希罗多德有关大金字塔是由数十万名奴隶建造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猜测二:是失落文明的遗产,猜测三:是地外文明的杰作 。后两种猜测是基于大金字塔中所隐含的大量的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以及超高度文明迹象对于尚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古埃及王国来说的确显得难以至信而提出来的 。
  大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世人惊叹不已:在平均边长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万分之一;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甚至被古建筑大师们游刃有余应用于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令人惊呀的“2秒之微”的误差;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在线,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是有意加上去的。
在大金字塔中,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应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能完成。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迹。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5000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它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有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大会上,世界金字塔研究学者们普遍接受了一个新的推断。胡夫金字塔大石块间的纱浆经过C-14的检测,证明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远远超过胡夫国王的第四王朝,完全可以断定,后人所说的胡夫大金字塔在胡夫执政之前就已存在。种种迹象也表明:传统上对于埃及大金字塔的认识与真实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古埃及人能够独立完成此奇迹的建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人们就很自然地猜测大金字塔是失落文明或地外文明的遗产。那么,这种猜测有依据吗?
如果我们先撇开那些猜测,就大金塔本身的测量所获得的一系列公认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会发现大金字塔到底要向现代人类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了。
二、  对大金字塔的测量所获得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数学及天文学数据
英国探险家查尔斯.皮阿兹.斯米特在1864年出版的一本《我们在大金字塔的遗产》一书中,提供了下列测量数据:
1. 大金字塔的高度(现代测量值为146.6米)乘以10亿,其乘积近似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即1.495亿公里;
2. 大金字塔塔基的边长,如用古埃及的丈量单位埃耳计为365342埃耳,其值和公历年一年的天数刚好一致;
3. 大金字塔的塔基周长除以2倍的塔高,其值近似于著名的圆周率;
4. 穿过大金字塔的一条子午线将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为对等的两半;
英国一位名叫约翰泰勒的天文学和数学爱好者,也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于周长的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他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于周长的比例。
此外,大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而其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
归纳言之:综合一系列测量数据,大金字塔向我们呈现了下列精确的等式,它使历史及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46亿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等式四:(金字塔)底周长塔高=圆围半径
等式五:(金字塔)底周长x2=赤道的时分度
等式六:(金字塔)底周长/(2倍塔高)=圆周率(3.l4l59)
    还有,延长在底面中央的纵平分线就是地球的子平线,这条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因此,有人推断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扁率。
还有,地球两极的轴心位置每天都有变化,但是经过25827年的周期,它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金字塔的对角线之和,正好是25826.6这个奇怪的数字.
我们知道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斯拉的勾股定律诞生于2600多年前;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在1500多年前才把圆周率算到3.1415926….,西方直到16世纪,也才有比较精确的计算;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500多年前才发现“美洲大陆”,人们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才有初步的了解;在大金字塔建成后的今天,我们才能测算出地球的重量、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等。然而,“4500”年前的古人怎能有如此精确的计算呢?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它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重大秘密?如果我们再结合上述金字塔中的铭文,就不难发现:古(埃及)人其实是通过构建大金字塔这一宏大建筑将太阳和地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那么他们到底要表达太阳和地球之间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呢?
三、大金字塔的数学证明及其天体物理学意义
大金字塔的方锥形几何建筑结构中,蕴藏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数学公式,它所要表达的天文学或天体物理学意义却非同小可。让我们先看大金字塔的几何建筑结构(见示意图3-1, 示意图3-2)。



这是两张电脑效果图,清楚的呈现了大金字塔的层状结构。下面,我们再看由谷歌公司提供的大金字塔卫星俯视图(见示意图4)


 
从天空俯看大金字塔(图片右上侧)其几何结构应如下(见示意图5):
 

结合示意图3-2,我们可得到层状的大金字塔俯视图(见示意图6),
 

我们以大金字塔的顶点为圆心,以示意图5的每层金字塔底边正方形内斜线为半径画圆,得到示意图7
 

如果我们将示意图6按顺时针旋转45度或将该俯视图背向读者旋转90度,从水平面正视大金字塔得到示意图8。


根据等式2、等式4和等式6的数学意义,大金字塔的高度H相当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圆形轨道半径R,即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正方形底边周长相当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圆形轨道周长S,则有如下关系式:S=2πH(R),从示意图3-2,我们恍然大悟人类祖先煞费苦心、殚精竭虑修建大金字塔要告诉我们的真谛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大金字塔的正方形底边周长随其高度的缩短而缩小;其蕴含的真实天文意义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圆形轨道周长S随其围绕太阳公转的圆形轨道半径R的缩短而缩小。这一铁的证据表明: 地球及其它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椭)圆形轨道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蕴含圆周率及一系列天文地理数据并将其与大金字塔的方锥体几何型外观相结合,向未来人类传递地球等行星将从目前运行的(椭)圆形轨道向太阳(恒星)跃迁的重大天文信息。

四、什么是地球等行星向太阳跃迁呢?
根据我们的探究认为:太阳系行星存在以10亿地球年为周期向太阳跃迁的行星演化规律。这一规律的含义是:太阳系行星以10亿地球年为周期、会聚于太阳系一侧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将按排列顺序以螺旋式轨迹同时向邻近的内层行星轨道跃迁,最内层的行星跃迁入太阳,在太阳系边缘处则诞生一颗新的小行星,在一定演化周期内,太阳系行星总数保持不变;而行星卫星的数量及运转轨道则会发生相应变动,在行星向太阳跃迁的同时,每颗行星的最内层卫星分别坠入所属行星,行星卫星数量在每次行星对日跃迁后将逐次递减直至最终全部坠入所属行星【详见《关于太阳内部受控结构模型》、《论行星对日跃迁规律》等文章】。其实在天文学上,已有“九星会聚” 、行星冲日、彗星撞入太阳、恒星“吞噬”行星等天文现象,这些现象也说明行星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不是永恒不变的;而在微观原子体系中,已经存在电子向原子核跃迁的自然现象,这两种现象预示着宏观天体与微观粒子的运动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地球等太阳系行星向太阳跃迁空间效果图如下(示意图9):


                               

经历过上一周期行星向太阳跃迁,即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轨道发生变动的人类始祖作为金星人类的幸存者及其后裔,用最不易毁灭的巨石构建起有几何规则的大金字塔,意在向子孙后代传递这一事关整个人类及其生物圈生死存亡的信息——因为“地球等行星向太阳跃迁”会触发一系列对人类而言是灾难的自然现象:如地球的卫星月球坠落导致天地碰撞、地球海洋蒸发、地球大气层的变暖将使生态环境丧失(包括在目前公转状态下不断增多、增强的破坏性地震与火山喷发),从而丧失生存必需的水、氧气及合适的温度最终导致整个人类的毁灭。所谓“世界末日”传言即来源于上一周期行星对日跃迁导致金星人类及其文明的毁灭。如果现代人类未能发现地球等行星向太阳跃迁运动规律,那么古金星人类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悲剧将来也会在地球上的人类重演(当然这一灾难不会发生在2012年,作者注)。
因此,在“足以毁灭地球的核爆炸、生化武器、超级地震及海啸、不可抗力等”几大灾难面前,地球等行星向太阳跃迁运动将是人类未来面临的最大天灾,它是一种不可抗力!
最近,天体物理学已经观测到宇宙其他星系中行星向其恒星“内移”的天文现象,并且有的恒星还会“吞噬”掉它的行星,一般而言,很多恒星不止一颗行星。目前,我们还未看到有其他天文专家提出:如果恒星“吞噬”掉它的一颗行星,那么位于其外围的其它公转行星其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这很值得供我们所有天文爱好者探索思考。
综上所述:用大金字塔的几何建筑外观结合蕴含其中的诸多天文地理数据及数学圆周率公式等,立体化、动态的演示人类居住的地球其未来公转的平面轨道将从大圆周演变为小圆周暨地球等行星将向太阳跃迁这一重要天体运动规律是埃及大金字塔设计者及其建设者暨人类始祖最初建造的真实动机,也是大金字塔中诸多神奇数字之谜的真相之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美洲墨西哥太阳金字塔(示意图十)及诸多玛雅九层金字塔的建造目的与此类似,其具有相同的标志性意义,在此不予详述,留待玛雅文明讲座时再讨论!
                                  (钱灏整理)

 

天文资讯
UFO视频

UFO咨询热线:13681600908 邮箱:354131318@qq.com QQ群:43900258 企业支持:云蝶文化 嘉极信息
沪ICP备09050001号-21